解剖與瑜珈之間

by Olive
無論是瑜珈或武術或太極,其實古人都沒在用解剖學來分析動作。雖說古時練武的人因為需要傷科都很強,但似乎也不完全是用現代解剖學的眼光來認識身體的。

當然退一萬步說,他們也沒有科技條件瞭解解剖學。不過當時瑜珈宗師還不是在山裡練得嚇嚇叫⋯⋯

長期用這種角度來學習瑜珈、尋找所謂的正位順位體位法,會不會就像是用西醫的邏輯來研究中醫,根本沒有交集呢?…

早期Guruji的學生常常驚異於他的見縫插針在某些奇妙的空檔迅速出手把學生放進他們以為自己還很遙遠的體位裡。

平常的老師多半沒這種功力,但在現代醫學發達的背景下,老師學生開始利用解剖學來認識身體、指導體位法,但這樣會不會讓我們離瑜珈愈來愈遠呢?

之前會館的印度籍老師曾說,現在全世界都在說alignment alignment ,但其實印度練瑜珈並沒有在講alignment的⋯

12/28補記

結果今天上課老師剛好提到,在印度上課沒有在讀解剖學的。

給與體位法一個約略的說明,手放哪腳放哪,其他就靠你對身體的覺知了。這就是瑜珈在練習的,對身體的覺知。

Kino在某個youtube影片也講過類似的事情,關於凝視點和注意力。把注意力放在不同的位置,會讓體位法有微妙的變化,力量的運用也會不太一樣。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一種間接指令。

而重點從來都不是把腳抬得多高⋯⋯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